日期:2015-12-25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雨里鸡鸣一两家,竹溪村路板桥斜。妇姑相唤浴蚕去,闲着中庭栀子花。6月5日,驱车前往沂水县许家湖镇苏家官庄村,去造访有着20多年经验的养蚕专业户。车行至村头,只见路两边的田地里,長满了桑叶,绿意葱茏,满目生机勃勃,犹如身在诗中,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。
迎上前來的是村支部书记邢凡军,他在村中身兼数职,既是村里养蚕大户,也是村的养蚕技术員。乡里乡亲的遇到什么问题,都愛找老邢聊上几句。
推开老邢家的蚕棚大门,映入眼帘的是三排整齐的“蚕沟”。在沟中,一个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享受着美味的桑叶,沙沙作响。“为什么叫蚕宝宝,因为它全身都是宝,蚕丝和蚕蛹都可以卖钱,连蚕沙都是一味中药”,老邢伸出手指,盘算着养蚕的好处,头头是道。
与传统的养蚕模式相比,大棚养蚕更胜一筹。“以前养蚕很费劲,用传统的家庭式养蚕模式,每天都得倒一次蚕沙,日常管理十分复杂。大棚养蚕不用倒蚕沙,而且靠地取桑十分方便。大棚里通光、透风,蚕宝宝过的舒服,特别能吃”,回忆起当初带领大家转向大棚养蚕,老邢觉着走對了方向。
苏家官庄村共有180多户人家,有100多户养蚕,近40个养蚕大棚,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“蚕”有关的事业。“养蚕正好是农闲时节,不会耽误做任何农活”,老邢一边添桑叶,一边介绍,“一个蚕棚大约能养6万只蚕,一年能养四茬,现在蚕丝20多块钱一斤,光养蚕一项就能收入万元。”
苏家官庄村的村民们从來不愁销路,20多年的养蚕经验,让村里每一个养蚕人都成为了行家里手。“专家”们养出來的蚕,丝量多,质地好,已经成为丝绸公司和各地商贩的“抢手货”。每逢收获季节,收蚕的车辆就络绎不绝。
王秀红家的蚕,上蚕上得早,蚕就長得快,现在蚕儿们已经开始“上簇”了。“今年的气候特别适合蚕的生長,收蚕的时候,肯定能卖个好价钱”,王秀红憧憬起今年的好收成,喜上眉梢。农闲养蚕,收入过万。苏家官庄村的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間,依托大棚养蚕,走出一条新的致富路子。